人总是觉得自己很聪明不是么? 现今那些推进人类前进的种种发明与创造大多都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范畴. 就连语言也被我们的再创造搞没有人能够领会其母语的全部词汇的程度. 当年莎士比亚可以自豪的宣称他所掌握的万余英文字则是英文词汇之总和, 可现如今, 一个英文不是其母语的GRE考生也可以背出万余英文单字了.
扯得有些跑题, 赶紧拉回来.
金融市场, 是人类又一杰出之发明, 可就和语言一样, 这个市场好像也已经复杂到我们自己都开始有些糊涂了. 我们在这个自己发明的市场中摔了一次又一次的跟头, 而且在可以想见的未来, 这样的跟头好像还是要继续摔下去.
于是, 有了这样的问题:
到底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金融市场真的已经演变到一种让我们自己无法理解的状态, 还是说, 我们人类的基因中就有着投资中头脑过热的种子, 而使得我们注定要在自己创造的市场中大马趴一个接着一个摔?
有了问题自然就会有人探索其答案, 于是有了一位牛津教授的研究。她要把与人类基因最为接近的某种猴子置身在一个经济学环境中来看看基因是否给我们埋下了种子趋害避利的种子。
这是一个漫长的研究计划, 从最开始让猴子们明白金钱的使用, 到后来人为系统的制造出交易风险 (让猴子们发现之前一个钢镚儿换2个香蕉, 变成了某种概率, 一个钢镚可能3个香蕉, 也可能只有一个) 来观察猴子对于风险的趋向. 随着研究的进行, 交易风险也趋于多样话和双向性. 初始结果显示, 猴子们和人类很接近, 在获利的状态下, 也会尽量避免交易风险, 处于主动规避风险的状态. 然而, 后期的研究发现, 当交易风险是在净损失的状态下的时候, 猴子们都开始倾向于高风险的赌注来’避免’高额损失. 这种行为和金融市场中出现问题是人类的行为同出一辙.
虽然这研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结论性的研究, 但至少它对于文章开头的问题给出了一个相当有趣的回答: 很可能人类在金融市场中的所谓不理智正是我们的基因所驱使的, 而金融市场的不定期崩溃则是一种必然. 这种必然总是有点让人后背发凉的感觉, 因为, 这样的发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恰恰验证了上帝的原罪论也许真的不无道理…
(摄影: 说一不二@onespace.eu, Canon 40D, 38mm, 1/125, f/8, ISO400)
我看好你!
谢谢博主啊,受益匪浅啊!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用博弈论来解释这一切。原罪一说就上升到哲学和艺术的高度了。
虽然我仅仅碰过博弈论的皮毛, 也抖个胆再扯两句.
博弈论的基本假设是在某个game中各方认知能力无限延伸, 也就是说研究的是认知极大化状态下的决策. 假设是成就这些数量模型的根基, 但有的时候也正是这些理论的死穴.
而文章中的研究则将认知能力无限弱化, 弱化到达不到人类认知的水平 , 于是内在的, 比如基因等因素则最大化体现出来. 这种来源于试验的研究方法使得其结论的现实意义更为明显.
算是两种思路, 从两个角度来研究, 都是科学, 和艺术倒是没有关系. 而对于哲学, 恐怕说不上算高度, 倒是更应该算个基础了, 其实科学的本源就是哲学, 就是人类看世界的方法. 不同研究学科的思路不过是哲学论点不同罢了, 有的人是positivism, 有的是empiricalism, 有的是idealism等等而已.
博学哥,看你行文确实是种享受,哈哈。
关于哲学,至今我没看懂过什么哲学著作,稍微翻了下康德、叔本华的完全是天书,除了政治经济学原理能看懂,马列被强灌输过,不知道严格意义上讲我懂不懂哲学。
关于博弈论,我不是学院派的人,学理论也就是看下他的观点,并不具体深究,基本靠自己想。博弈论的前提是大家都是理性的,都是趋利的,我觉得这个前提的保证是没问题的。我认为非理性的东西都源自于理性,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情感性的需求会被认为是非理性,另种是理性压抑的过多会爆发式的发泄体现出非理性。所以我觉得博弈论基本可以解释一切….
哈, 我可算不上博学, 倒是喜欢侃山. 😛
毕竟master那会儿主修的就是这博弈论, 关于博弈论的前提假设, 我就再扯两句. 趋利是整个经济学模型在研究人类选择过程的一个假设, 就是那个效用最大化的假设. 不过, 博弈论的假设更为复杂一些, 它是假设每一个参与者都知道对方选择可能带来的效用变化, 而对方同样知道这一点. 更进一步的, 对方也知道你知道他/她的选择可能带来的效用变化, 如此延伸到无穷尽的层次, 也就是我说的那个认知极大化的过程了. 而这些假设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博弈论的普遍应用性. 博弈论说到底是经济学模型的一个小分支, 在解释有些商业战略和政治 (尤其是票选预测, 毕竟博弈论起源于此) 问题的时候确实极有用处, 但在大多情况下其实并无普遍应用性.
理性与非理性这其实很难分割, 尤其我们的焦点是人的时候, 但要说两者是包容关系这我就不敢苟同了. 目前的经济学中普遍认同是人类的决策过程是一种bounded rationality, 中文应该是有限理性之类的, 也就是说, 只要研究主题涉及到人那就不可能是纯理性的. 所以在看待类似问题的时候不能像理论物理学家一样摒弃人性这类问题. 比如文章中说的其实是行为金融学的一种探索, 主要是行为科学, 这种时候, 纯理性就成了悖论.
前些天在FT中文网才知道的这个……
是么, FT中文网从来没去过… 汗颜一下
哈,我常去的网站,里面对很多问题分析的很独到的
俺只好恬不知耻的说一句, 俺只看FT英文版, 压根不知道还有专门的中文版网站…
汗颜啊……
据说这个实验中还发生了可能是猴子社会中的第一次有偿性交易~~这个本性啊!
哎…
钱是好东西啊~~~
不多不少, 够用最好 😛
支持一下
网速有些慢,但还好终于上来了,呵呵,支持了!
国内访问这里速度很慢么?
按理说site5的主机速度应该还好啊
恩,最后一段是关键。索罗斯似乎也认同这个意思。这系统不是完全客观的,人的贪婪和恐惧参与其中并可以影响系统的发展,所以偏离是必然。
恩, 最后一段才是俺的感受, 其余都是描述
莫非我和老索还所见略同? 哈哈 😛
不错,赶紧把他接班人位置抢过来。
我看你很有潜力, 最近买啥啥涨, 哈哈
没有你家老索那么心狠手辣啊哈哈
我家老索…
索尼, 索爱, 还是索马里…
。。。你可够贪心的。都收了吧。
还是那句话啊,用猴子来研究人的思维是明智的。
是谁还说过这话?
这域名是欧洲的。博主也在欧洲吗?
恩, 确实在欧洲
你这很好看
希望你指的不仅仅是皮…
站点很漂亮
谢谢, 你那里很简约, 非常不错的主题!
支持下。已经友链你了。期待被加!
谢谢!
貌似还是没有友链我哦
咱还是先友后链, 不介意你先把我的链接去掉, 毕竟链接本身不是重点, 能有思想的交流才是
就跟我在wordpress.org.cn里面说的一样, 关键其实就是个臭味相投
一种赌徒心态,亏了就想去赚回来,赚了就想赚更多,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恩, 不过已经到了比心态本身还更深的层次
之前在火车上听我一朋友说过猴子经济学。
哈, 那看来是我慢了半拍
可是为什么要研究猴子那么费事呢?研究学龄前儿童是不是也能同样说明问题而且更容易一些呢?
儿童就有人的认知了, 那就不能排除是认知导致的不理智选择
想起来一个《基因决定我爱你》
有些异曲同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