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品牌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看看那些溢价收购中产生的无形资产大多都归到了品牌资产上面就可以一窥一二。很多企业自然都会把品牌当成宝(多亏他们都当宝, 否则我这种研究品牌的岂不无用武之地), 可以理解, 当一个企业看着自己的品牌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无人知晓到路人皆知, 这种过程可以想见是多么具有爽感。
于是,当一个企业手里握着一成功品牌之后, 他就会很自然的认为自己的品牌决然做不了错事儿。他们品牌永远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发挥最佳的效用。
然而, 当一个品牌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比如 戴尔 对比 苹果, 微软 对比 谷歌, 然后恐怕就是: 苹果 对比 安卓, 谷歌 对比 脸书), 企业一个直觉反应就是, 为啥会这样, 不公平, 我们的品牌是成功的,优秀的, 最好的(至少曾经是),这难以想象。。。
问题出在哪儿呢?恐怕就是品牌的自我优越性。当一个企业沉迷在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也就忘记了,或者无法继续,去创新。因为创新就意味着会出现很多失败的尝试,而一个绝对成功的品牌是不能允许失败的出现的。并且忍受失败带来的挫折感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有朝一日成为业界的领袖, 战胜别人,而当一个品牌已经能够给企业带来自我优越感的时候,这个品牌已经没有前进的必要或者动力了。因为,在当下这品牌已经具有了绝对的优势。
在市场进行选择的时候,很容易会让人们倾向去选择那些带有自我感觉良好, 或者说有些傲慢的优越性的品牌。这恐怕也是无形中加深了企业对自己品牌的优越感从而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毕竟,市场本身是具有惰性的,或者说是惯性的。但不要忘了,那些刚刚进入市场的愣头小子们总是不惜牺牲的来试图改变着游戏规则。对比那些日渐慵懒的带有自我优越性的品牌,这些市场中的新人的行动往往出人意表从而在创新中将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既有品牌拉下马。
从这个角度说,品牌在高度变化和竞争的市场中长久生存下去的一个重要准则恐怕就是要有带有谦虚这样一个特性。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我标榜的这个谦虚的特性会帮助那些自我优越的品牌重新夺回市场的注意力,忠实度并且能够和他们的客户群时时保持联系,就像他们刚刚进入市场来时愣头小子的那种状态。
(摄影: 说一不二@onespac.eu Cannon 40D, 17-85, 22mm, f/4.5, 1/640, ISO 400)
悄悄的路过。
就像国内的腾讯和百度,目前处于绝对的品牌强势地位,难说以后会出现新兴品牌超越它们,品牌在做强做大之后,更要倾听网民百姓的心声。上回QQ和360大战之时,二者不可同时在线,结果也有好多人支持奇虎,说QQ太霸道,这是一种公众危机。微博,首选新浪微博,搜狗引擎也是有长足发展的,大家拭目以待。马化腾是奇迹,将来会诞生更多的奇迹,而曾经的奇迹会变成流星。
有异议。
1、老品牌的没落更多是源于时代的便签,革命之后以前的东西反而成了累赘而非资本,这是发展的客观规律。
2、老品牌干不过新品牌是因为新品牌有千千万万,而老品牌就一个,这本来就不是一场公平的比试,大家都只看到成功的那一个新品牌,而不知道有多少新品牌还没让你知道就已经灰飞烟灭了。
太难得能有板儿砖了! 非常感谢, 等了好久才有一砖啊.
我觉得您说的都有道理, 我有些话些的确实有点绝对了, 有点儿写爽了以后不知所以的意思, 罪过罪过.
不过, 我还是对您的异议有些保留.
异议1) 我倒是觉得这种大而论之的观点基本上对于现实微观问题和现象没有用武之地. 因为我文章想扯的是微观到个体品牌的问题, 而不是把所有牌子们归了包堆儿一起卜个生死卦. 当然, 行文确有不严谨之处, 谢谢兄台指正.
异议2) 在市场中, 并不是所有新鲜血液都在跟既有势力对着来. 很多走的是niche market, 很多又是在既有市场中开拓出新的下行市场来, 很多是从其他领地扩展而来, 可说是一种混战状态. 目前, 还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可以很好的涵盖所有可能性. 理论都是死人, 只有人是活的啊.
敝文中提到的不过是brand attitude理论中一个细微的分支, 给出了一种避免某种困顿局面一个可能的思路. 不过文章中话说的太满了点儿倒是真的.
不要抬举我了,我也就是发表个人观点。
你的文章没说清楚,我的评论也没说清楚。
其实你更专业。
问题是你的文章你没有说明从微观或说具体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去看。
我的问题是我只指出了我觉得的该文的局限,但是没说出我的想法和该文的角度不一样。
恩, 我承认这篇文章没有仔细雕琢, 属于有个想法就写就出来, 自己都没复读一遍… 汗啊…
还有,别说拍砖了。我也就是认真回复而已。
我本来想很无耻的借用抛砖引玉的典故来着, 哈哈
这才是博客的氛围啊,好地方,
套一句时下流行的话:基因摆在那里。
@CONEY 也在
…
同在同在
…
你的站不错呀,很有个性,这篇文章对我很有好处,最近很想去做销售~
谢谢!!
有机会咱多多互访吧.
好的站,我一定会记住回访滴哦~
现在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也就簇生了一个新的网络名词“网络公关”。
之前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双汇瘦肉精,说白了就是公关没做好,被曝光了。
双汇那基本上属于危机公关的范畴了, 属于对突发性事件处理的范畴
和文章里说的内容关系倒是不大
品牌都是一种积累起来的效应!!
恩, 这个是一定的
品牌如人啊
恩, 这东西产生的目的就是帮助人来选择产品, 所以就自然就跟人的思考方式和决策方式大大的相关了
需要证实。除了自我优越性,恐怕还有一些什么别的原因。
恩, 自然是会有各种因素来决定品牌的成败, 不过这里仅仅针对一点罢了